案例简介:
4年前,林女士经某业务员介绍购买了A公司的一款保险产品,后该业务员联系到林女士,劝说她退掉A公司产品,购买目前自己跳槽后所在的B公司的产品,并解释说,B公司产品满3年后的收益可以完全覆盖提前退保的损失。经不住该业务员的百般劝说,林女士退掉了A公司的保险产品,退保损失1万余元,转投了B公司的保险产品。
3年后,林女士向B公司咨询退保事宜,发现B公司产品是一款保障终身的人寿保险,投保时间越久,保单价值才会越高,满3年退保不仅没有产生收益,还有退保损失。林女士遂在网上咨询保险产品怎样可以全额退费,然后她接到某代理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她们有个机构,只需收取少量佣金,就可帮助客户申请全额退保,要求林女士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林女士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后,对方就以林女士的名义向监管机构提起了投诉,林女士意识到对方未经其允许擅自使用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就立即联系对方要求其不要代理退保事宜。但是,后面对方一直来电骚扰林女士,导致其不堪其扰,很长一段时间精神高度紧张。
案例分析:
某些专业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的销售人员因为跳槽的关系,往往会欺骗消费者实施“退旧投新”的操作,甚至采用混淆产品类型,夸大产品收益等手段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出于对销售人员的信任,经常上当受骗。
另外,近年来“非法代理维权”已经形成了灰色的产业链,非法代理机构经常采用“有熟人关系”、“有监管内部渠道”、“只收取少量佣金就可以全额退保”等话术,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及个人信息,进而向消费者收取费用,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风险提示: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建议注意以下方面,防范销售误导和非法“代理维权”:
1、理性对待,审慎购买。理财和保险要分清,切忌未经阅读合同条款就签字或者在线确认,应结合自身实际需要,科学理性购买。
2、重视犹豫期权益。签署保险合同后,一定要详细认真阅读合同内容,有不清楚的地方可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或至客服柜面询问,如发现购买的产品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可在犹豫期内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将退还全部所交保费。
3、认真对待双录和回访。双录和回访可以记录销售关键过程,帮助消费者更全面详细的了解所购买保险产品的功能和重要合同条款内容,保障消费者的信息知情权,如不了解保险条款的相关内容,消费者要及时询问,不要盲目回答“清楚”、“知道”等。
4、切勿“偏听偏信”,一定要注重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将身份信息提供给陌生人,防范遭受非法侵害。
5、发生纠纷应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发生纠纷或争议时,消费者可以致电保险公司客服热线或至客服柜面,反映相关服务需求,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要警惕“非法代理”,以免权益受到侵害。